为了绿水蓝天的承诺,土壤消毒技术体系十年创新不凡路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办公室 | 2017-09-22

 

 

项目首席技术顾问曹坳程讲解番茄土壤消毒技术。

氯化苦土壤熏蒸作业现场。

土壤熏蒸后丰产的生姜亮相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

    种地会影响臭氧层吗?是的,如果你用甲基溴熏地的话。
 
    曾被世界公认为最好的熏蒸杀虫剂之一,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甲基溴便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熏蒸、粮食仓储、建筑物熏蒸和检疫消毒等领域。后来因被证明对臭氧层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在1992年哥本哈根召开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四次会议上,被列入受控物质。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自2003年4月22日批准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以来,一直致力于甲基溴的淘汰工作。2008年起,国家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启动了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这项被誉为“农业行业女娲补天行动”的项目旨在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寻求甲基溴替代产品和综合技术替代措施,最终实现农业领域淘汰甲基溴(除必要用途豁免外)的目标。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作为具体实施单位,迅速行动,专设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办公室,协调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社会企业、农户等各方力量,在山东安丘、莱芜、青州、寿光、莱州、龙口和河北满城、顺平、徐水、清苑等地,开启了一场长达10年的履约征程。
 
    10年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在农业部种植业司、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支持下,通过建立农业行业甲基溴替代技术体系,按照中国政府的承诺圆满完成了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任务。同时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以科学防控土传病虫害为目标的土壤消毒技术体系,为高效经济作物绿色发展提供了环境友好型植保技术支撑;推动了土壤熏蒸剂管理政策的出台,规范了土壤消毒技术应用,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土壤消毒行业发展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协会系统推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可持续履约、农民增收和产业绿色发展三赢的新局面。
 
    保护臭氧层,从补贴农民“药瓶子”开始
 
    处暑前后,玉米正当熟的季节,河北满城县的乡村却沉浸在一片耕种的繁忙之中。早在一个月前,种植草莓的农户便根据自家土地的情况,陆续使用氯化苦或者棉隆(两种甲基溴替代品)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土壤熏蒸,一些环保意识更强也更舍得投入的农户还追加了一道增施微生物肥的程序,对土壤进行活化。
 
    满城草莓种植历史悠久,1986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县”。然而随着土地的多年耕种,重茬带来的土壤病害也严重困扰着这里的农民。
 
    “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特别是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土传病虫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土传病虫害危害很大,一般造成农作物减产20%-40%,甚至绝收。”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资源环境处处长闫成介绍,采用熏蒸剂进行土壤消毒是有效措施之一,而甲基溴是效果最佳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甲基溴淘汰工作开始了。
 
    “甲基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农户自己就能操作。把要熏的地盖上塑料薄膜,隔着塑料薄膜将装有甲基溴的易拉罐打开就可以了。”河北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研究员李冬梅说,关键是甲基溴对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线虫、杂草等都有很强的杀伤力,熏完后还能减少后期氮肥和农药的用量。草莓长得个头又大又漂亮。
 
    甲基溴淘汰项目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农户不再使用甲基溴,现实当中最大的阻力恰恰也是来自于农民。
 
    山东莱芜市农业局局长陶务瑞说:“以莱芜为例,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年年就靠种大姜。种苗化肥农药加在一起,投入就是几千块钱,万一地熏了效果不好怎么办?一开始我们下乡推广氯化苦,农户听两耳朵就走了。有的过来问问,也说甲基溴用得好好的,干嘛再去用这个新东西。”
 
    然而按照《中国甲基溴淘汰国家方案》,中国需在2015年1月1日前淘汰农业生产领域890吨甲基溴的消费。为此,国家项目办结合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淘汰消费与生产控制同步的策略,制定了淘汰时间表、路线图,以保证项目任务分批次稳步落实。
 
    2008年起,国家对甲基溴采取配额生产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甲基溴的供应。
 
    与此同时,一场补贴农民“药瓶子”的替代行动也大范围地开展起来。
 
    “农户使用甲基溴无非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便宜,二是效果好,三是使用方便。项目就从这三方面寻求突破,给农户提供免费的熏蒸服务和带补贴的药剂。再补贴给农民一部分农膜,从而吸引农户。”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张秋生说。
 
    一堵一疏,2008年底,甲基溴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约减少了200多吨。与此同时,可持续淘汰机制和组织架构也紧锣密鼓地搭建起来。由于甲基溴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两个省份,项目选择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以及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总站作为地方项目承担机构,与地方农业厅共同组成地方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土壤消毒技术推广应用、农民培训、宣传引导等活动,从组织结构上搭起了履约的基本框架。
 
    科研创新,履约和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臭氧层公约的履行。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彰显的就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大国承诺。”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处长王开祥说。
 
    然而,由于国内土壤消毒起步较晚,使用甲基溴的作物又多为小宗作物,并没有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项目启动之初,一些作物甚至没有任何土壤熏蒸剂方面的登记,因此市面上可供农民选择的替代品寥寥无几。
 
    为此,项目办专门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农药室主任曹坳程担任首席技术顾问,鼓励科研院校和企业开发替代技术,登记新的替代药品,研发系列施药机械。
 
    这项工作相当不易。原因在于,同一种替代品,对于不同的经济作物,效果就可能相差很多。加上我国南北地域差别大,平原丘陵、黄坡黑土,土壤的成分各不相同,导致了同一种替代品在同一种作物上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另外,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耕作系统、不同的播种收获时间,都增加了替代品寻找的难度。”山东莱芜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吕华说。
 
    为了加快科研进度,国家项目办协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植保站、山东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总站、河北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等组成了科研攻关协作组,除了固定的试验田,农户的地里也开始进行对比试验,大量一手的科研数据被记录下来,成为了后来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的宝贵资料。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不仅明确了我国高附加值作物生产中重大土传病害的病原物发生、传播及流行规律,建立了相应的快速诊断方法;筛选出了对靶标病原灭杀活性高、对食品安全及对非靶标微生物干扰小的熏蒸剂,包括氯化苦、棉隆、硫酰氟、二甲基二硫、辣根素等一系列土壤消毒替代产品;还根据我国农业特点,开发了注射施药技术、混土施药技术等多种土壤消毒技术;研发了火焰消毒、臭氧消毒等新型机械。通过集成组装,形成了以“重要病原物快速检测技术为先导、土壤熏蒸技术为核心、病原物源头控制为重点、强化中后期管理为必要补充”的高附加值作物土传病害全生育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这套技术体系并不直接作用于作物,而是进行无残留的绿色土壤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多种作物土传病虫害问题。在此基础上,2011年农业部撤销了甲基溴在草莓、番茄、黄瓜等作物上的登记,宣告我国淘汰了甲基溴在上述作物上的应用。
 
    2015年,中国农业行业累计淘汰甲基溴890吨,圆满完成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制定的全部淘汰任务。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生姜产业异军突起,生姜土传病虫害问题也凸显出来。而当时生姜上登记的只有氯化苦一个合法替代品种,对根结线虫无法实现有效抑制。鉴于没有经济可行的替代技术,为了避免禁止甲基溴使用后对地方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国家项目办制定了《甲基溴关键用途豁免国家战略》,并于2014年开始向联合国臭氧层保护秘书处提出申请,为部分根结线虫病害严重的生姜产区争取到了一定的豁免量,也为替代技术研发和产业持续发展赢得了时间。
 
    与此同时,国家项目办还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通力合作,加快了甲基溴替代品的相关登记工作,探索建立了特色小宗作物登记资料申报绿色通道。许多省级农药检定机构也主动申请省内财政专项,用于组织开展辖区内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试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
 
    随着项目的推进,以及防治生姜线虫病有效药剂二甲基二硫的筛选成功,国家项目办综合考虑履约形势及国家对高毒农药逐步淘汰战略,定出了农业行业甲基溴最后淘汰时间表,承诺2019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甲基溴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
 
    形成合力,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甲基溴淘汰项目,看起来是淘汰一种药品,更重要的则是推广更环保、更生态的土壤消毒技术。
 
    然而在中国,就像任何一个涉及农村的项目一样,甲基溴淘汰项目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小块农田的家庭经营,及其带来的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
 
    尤其是项目刚开始那几年,农民对土壤消毒的认识整体上都很低。有一次国家项目办在北京郊区进行技术推广,针对根结线虫和土传病虫害问题进行土壤消毒示范,附近农民都过来看,一位老农就跟项目办讲,自己种了50多年地,第一次看到这样防治重茬病害。
 
    也是从那时起,一场规模浩大、历时弥久的土壤熏蒸技术培训在各地开展起来。为了增强宣传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家项目办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服务体系。山东省、河北省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项目区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形成了国家、省、项目区通力合作抓推广的联动机制。
 
    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邀请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就世界甲基溴替代情况、土壤消毒技术,国内土传病虫害防控知识等进行讲解,强化各级管理及推广人员对甲基溴替代及土壤消毒重要性的认知。
 
    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地方植保站等合作,不断举办土壤消毒技术培训班,将农经作物主要种植区的市县区农业环保部门、植保部门管理人员,替代品生产企业、经销商,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聚集到一起进行强化培训,了解农业行业发展形式,掌握土壤消毒新技术。
 
    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契机,开展土传病虫害防控展区,展示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支持下,我国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开展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介绍中国的土壤消毒技术、土壤消毒的潜在作物及土壤消毒技术效果,扩大甲基溴替代和土壤消毒的影响力。
 
    以抓好示范户和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基层农技员对口服务,通过用事实说话和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方式,促使甲基溴替代品和替代技术向田间地头延伸。
 
    示范推广就得找到典型。山东安丘市农业局植保站站长孙洪全说:“我们那里有一个农民,那年姜瘟病特别厉害,我们就去跟他商量把他的两亩麦子翻了一亩,土壤消毒之后种上姜。一开始那个农民说‘没听说过,氯化苦还能管用?光听说甲基溴管用,别忙活一顿连麦子的收成都赶不上。’后来一测产,亩产1万多斤,农民高兴地说‘早知道效果这么好,另外一亩麦子也翻了。’从那以后局面就打开了,那一片儿的老百姓经常给植保站打电话,要求用氯化苦熏地。”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项目在全国十余个省份开展了试验示范,共举办培训班116期,培训农户3万余人次。这种无缝隙、全方位地宣传推广几乎覆盖了项目区的所有农户,使得农民不再对土壤熏蒸陌生。尤其是在河北省和山东省的项目区,替代产品和技术已经基本替代了甲基溴的使用,成为项目区农民高效经济作物绿色生产的主导技术。
 
    除此之外,国家项目办还有意识地将防治温室病虫害的生物制剂、嫁接技术、利用自然天敌等病虫害防治手段引进到项目区农业生产中,各地土传病虫害的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客观上也促使农户摆脱了对甲基溴的单方面依赖。
 
    2010年,山东省将“甲基溴替代技术研究与示范”列入省财政支持农技推广创新项目,同时将氯化苦、棉隆等土壤消毒技术列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制定计划;2014年,在国家拟立项的行业科技项目中,涉及土传病虫害的就达11个;2016年,菜田土壤消毒等4项技术成为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平台项目中的主推技术……
 
    这些都意味着,我国农业行业淘汰甲基溴,在更广阔的层面上,从“被动应对”进入了“主动进攻”的新阶段。
 
    一个项目,一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甲基溴淘汰项目实施的十年,也是我国土壤健康修复产业从无到有逐渐壮大的十年。在这十年里,项目的持续推进为市场发育提供了条件,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土壤健康修复产业链条逐步搭建,一场关乎农村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革也随之而来。
 
    这场变革,可以从安丘农村的变化中得到印证。
 
    作为我国生姜主产区,安丘生姜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如今走在这里的乡村,尤其是霜降过后或者来年开春土地解冻之后的那段时间,就能看到带着专业机械的土壤熏蒸服务队的身影,刷有“土壤健康修复”字样的宣传车和操作车也忙着走村串巷,就如城市里的快餐服务一样平常。
 
    “我们负责把农户土壤熏蒸方面的信息采集上来,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专业的熏蒸人员给农户把地熏上。”安丘凌河镇刘家庄子村村民、安丘供销农资公司土壤熏蒸加盟店店主王振兴说,“老百姓都非常相信我们,村里1000多亩姜地,几乎都用这种方式来熏。”
 
    “小农分散种植,再好的技术也很难完全落实,这也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瓶颈。加上现在农村都是上年纪的老人,空心化问题突出,也需要这样的专业化服务。”安丘市农业局植保站高级农艺师辛增英说,“土壤消毒社会化服务很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如今在安丘,土壤熏蒸服务逐步完善为“农户提出土地熏蒸需求-特许服务加盟店勘察受理-熏蒸服务公司汇总上报-公安、安检部门备案审核-熏蒸服务公司制定作业方案,配送药械-专业人员、车辆运输-特许服务加盟店联系需要土地熏蒸农户-专业服务队熏蒸作业-储备库回收专储-建立电子档案跟踪服务”的系列工作法,100多个“氯化苦特许服务加盟店”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一个村镇,36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服务队随时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在项目带动下,山东莱芜、寿光,河北满城,以及北京等地的土壤熏蒸服务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专业化的服务使得替代品的效果最大程度呈现,改变着农户行为的偏向。据莱芜市寨里镇一些农户介绍,就是因为村里有专门的土壤熏蒸服务队伍,村民们更喜欢使用氯化苦或者棉隆来熏地,因为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服务业发展本身就是地区经济繁荣的象征。对于纯农业区来说,这还意味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可能,不仅使得农业生产朝着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还能把更多小农引入现代化的轨道,让原本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总站站长曲召令说,“从这个角度来看,甲基溴淘汰项目的实施为千万小农纳入现代农业轨道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甲基溴替代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履约行为,更是一项支持农业绿色发展、造福百姓的事业。项目为土壤消毒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政策和技术环境,从长远来看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市场机制,撬动市场的力量,保证履约成果的可持续。”国家项目办常务副主任王全辉说,“所以,项目统筹各方面的优势,推动建立以市场化导向为主的引导机制和补贴机制,为甲基溴替代品登记研发及土壤熏蒸社会化服务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2015年,在国家项目办推动下,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土壤消毒分会成立。作为土壤消毒行业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合作交流平台,该分会主要致力于我国农业高附加值作物的土传病虫害科学防控,推动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献策。
 
    “分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产学研一体化的土壤消毒行业发展机制构建起来,对于中国土壤消毒行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土壤消毒分会理事、济南兆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兆龙说。
 
    “甲基溴淘汰项目放大效应明显:一是带动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二是提高了农产品核心竞争力。三是促进了技术研发和行业科技进步。四是加快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资源环境处调研员曹子祎介绍。
 
    目前,甲基溴替代品及替代技术已在我国生姜重要产区得到了广泛应用,2015年应用面积达7万亩,有效解决了生姜姜瘟病、茎基腐病、癞皮病等问题;在重要的草莓产区应用面积达两万多亩;在三七、人参等作物上也有一定的应用,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40亿元。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她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甲基溴淘汰项目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坚持绿色与发展同步,在甲基溴淘汰过程中,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农民生产上的困难,对绿色农业生产也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王久臣说,“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甲基溴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但是绿色农业发展的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强。农业行业将一如既往,本着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推动各方面积极的改变,保护地球环境,修补臭氧层空洞。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为建设生态美好的地球家园而努力。”



顶部
关于我们 ABOUT US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 | 站内留言 | 友情链接 LINKS | 站点地图 | 网站捐赠 DONATION
Copyright © 2007 - 2017 www.agr123.com 农药导航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13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