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
|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 作者-D Yan | 2012-08-12

番茄叶霉病霉层

番茄叶霉病正面

番茄叶霉病田间危害状


番茄叶霉病  Leaf mold of tomato      
     
叶霉病又称“黑毛”,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绝大多数番茄种植区均有发生,是温室和塑料大棚内栽培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危害番茄叶片,使其变黄枯萎,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发病严重时可造成绝收。   
    症状   
    叶、茎、花和果实均可受害,以叶片受害最为常见。被害叶片正面出现边缘不清晰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绿色或淡黄色褪绿斑,其相对的背面产生紫灰色致密绒状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时叶面病斑上也长有同样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叶片干枯卷曲。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嫩茎及果柄上也产生与上述相似的病斑,并延及花部,引起花器凋萎及幼果脱落。果实受害,蒂部产生近圆形、硬化凹陷斑。   
    病原物   
    病原物为褐孢霉[Fulvia fulva (Cooke) Ciferri],半知菌亚门褐孢属。   
    病菌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有分枝,初无色,后呈褐色,有1~10个分隔;分生孢子为长椭圆形,初无色,单胞,后变褐色,中央产生一分隔。   
    分生孢子在4~35℃温度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5℃。孢子在水滴中萌发最好,相对湿度低于96%时,孢子萌发受到抑制,低于86%时,孢子不能萌发。分生孢子在pH值3.0~9.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pH值为5.0,小于2.0或大于10.0时,孢子不能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显影响。   
    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种皮内越冬。翌年,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播种带菌种子也可引起植株发病。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发病部位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气流传播引起再侵染。   
    发病因素   
   在高温高湿(95%)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普遍发生病害只需半个月左右。温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湿度大,常造成病害严重发生。阴雨天或光照弱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而光照充足,温室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害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顶部
关于我们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 | 站内留言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网站捐赠
Copyright © 2012 www.agr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13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