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梨锈病
|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 作者-D Yan | 2012-08-14




梨锈病又称赤星病,我国南北果区均有发生,但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仅在果园附近种植桧柏类树木较多的风景区和城市郊区危害较重。除危害梨树外,还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贴梗海棠等。
中文学名:梨锈病
拉丁学名:Gynm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
别称:赤星病
病原中文名:梨胶锈菌
病原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梨树,木瓜、山楂、贴梗海棠等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新梢和幼果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受害,叶正面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并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点,即性孢子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粘液.即性孢了,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病斑对应的叶背面组织增厚,并长出一从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子器。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锈孢了。果实、果梗、新梢、叶柄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毛状物。 
  转主寄主桧柏染病后,次年3月问,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可见红褐色、圆锥形的角状物(冬孢子角)。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为橙黄色舌状胶质块。

病原形态特征  

担子菌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pd)。病菌在整个生活史上可产生4种类型孢子:性孢子器(性孢子,受精丝)、锈孢子、 冬孢子、 担孢子。


发病条件  

  1、转主寄主:梨锈病病菌有转主寄生的特性,必须在转主寄主如桧柏、龙柏、欧洲刺柏等树木上越冬,才能完成其生活史。若梨园周围方圆5千米范围内没有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梨锈病则一般不能发生。 
  2、气候状况:春季梨树萌芽展叶时,如有降雨,温度适宜,冬孢子萌发,就会有大量的担孢子飞散传播,发病必重。此时的风力和风向都可影响担孢子与梨树的接触,对发病轻重有很大关系。如果3月上中旬的气温高,冬孢子成熟早,冬孢子成熟后,若雨水多,冬孢子萌发,而此时梨树尚未发芽,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没有侵染梨树幼嫩组织的机会,发病就轻。若梨树发芽前天气干燥,气温又较低,冬孢子未萌发,而在梨树展叶后气温高,雨水多,冬孢子大量萌发,则梨锈病发生就重。所以,2-3月份的气温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 
  3、越冬病菌基数:在有桧柏、龙柏等树木存在的情况下,如在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源充足,梨锈病发生就严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4、种和品种抗性:梨的不同种和品种对锈病的抵抗力差异较大,一般中国梨最易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

发病规律

  梨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但不再侵染桧柏。梨树自展叶开始到展叶后20天内最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再感染。病菌侵染后约经6-10天的潜育期,即可在叶片正面呈现橙黄色病斑,接着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内产生性孢子。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并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而借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又借风传到梨树上侵染危害,而不能侵染桧柏等。梨锈病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约在5千米的范围内或更远,当然这与风力、风向、地势等有一定关系。

传播途径

  以多年生菌丝体在转主寄主中越冬,次年3月形成冬孢子角

|<< << < 1 2 > >> >>|



顶部
关于我们 | 免责申明 | 联系我们 | 站内留言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 网站捐赠
Copyright © 2012 www.agr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13243号